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农产销售 > 农副产品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山东蒙阴粉皮之乡鲁馨辣妹家的老农民土特产

    老农民土特产     2019-10-03 06:54:20     浏览:74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1
    发帖人:老农民土特产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地瓜干窝窝头

    地瓜,红薯,晒干了成地瓜干,地瓜干磨面,可做窝窝头,(做窝窝头还是纯地瓜面的好吃,我教你咋做窝窝更好吃)地瓜粉面条,地瓜粉水饺皮,(不过的适量加面粉吆)

    2013年开始做微商,无论品质还是质量,都是新老客户的喜爱,信任。粉皮老爸老妈,这是他们供我养我的最初的资源,我记的小时候家里穷,吃没吃的,妈妈就用做粉皮省下的地瓜渣(﹁"﹁)做煎饼,那时候,我还小跟本吃不下去,我喝面条,我爸妈吃地瓜渣煎饼,感觉好比昨天的事情一样,一晃30多年了,我爸妈也已经快60多岁的人了,感觉好害怕

    本人特推出新品,芝麻粉皮,辣椒味粉皮,别的口味都试过,就这2个味道临时特别受新老客户的喜爱,最爱吃的原味地瓜粉皮,也是不用我说了吧😊

    包装盒,营业执照,微商,也是本村第一个,@_@

    自家桃园的桃花跟粉皮在一起也是别有一帆风味吧

    蒙阴麦饭石之乡好的土地,才会有好的产品,地瓜质量好了,做出来的粉皮也是首选的

    蒙阴县联城乡李家北山村的粉皮以质纯、薄匀、光亮透明、食用时都能久煮而不腻烂、色味俱佳而畅销国内大江南北,甚至出口到了韩国。做了几十年粉皮的山里人没想到如今也能赚“洋钱”了。这正是“质优不怕巷深,味美购者自众”。
      深秋时节,记者慕名来到该村。进得村来,就见排排箔上晾晒着一张张亮晶晶的粉皮,村口的王大姐一家正在忙着加工粉皮。只见旋子在热气腾腾的大锅内盈盈一转,一张簿如纸、滑如缎的粉皮瞬间即成。王大姐边忙手里的活,边和我们算起了经济帐:“我们一家三口人一天能加工100多斤,能收入200元呢。”目前,该村有90%的户都在加工粉皮,村民们农闲大干,农忙小干,一年四季都有钱挣。全村年产粉皮20多万公斤,收入100多万元,仅此一项,全村人均增收千余元。
      李家北山村地处该乡驻地北部,有149户,539口人,山岭多,耕地少。特殊的土壤、气候非常适宜地瓜的生长,村民素有种植地瓜和加工粉皮的习惯。但都停留在自产自销,小打小闹的小作坊阶段。为做大做活这一产业,该乡因势利导,在政策、资金、产销方面全力做好保障服务。该村村民在乡、村的引导下,发挥粉皮加工技术专长,家家建场地、买原料,户户做粉皮、卖粉皮。为让粉皮走出山门,该村还成立了粉皮加工协会,负责对农户统一指导,统一质量标准,统一对外销售。粉皮加工户们不用外出,由外地客户上门收购,产品供不应求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。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,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推动了全乡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。
      为进一步占领市场,聪明的李家北山人抓住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机遇,变单一粉皮加工为多元化产品开发经营,开发了绿豆、花生、纯地瓜等十多种“绿色”粉皮,由于质量过硬,粉皮销售如皇帝的女儿不愁嫁,李家北山村的粉皮加工业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同时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的群众走上了粉皮加工致富路。
      粉皮加工业的发展壮大,也带动了该村养猪业的发展。加工粉皮后的下脚料是喂猪的好饲料,为把原料充分利用并使其增值,该村村民大力发展养猪业,已初步形成了粉皮加工——粉渣喂猪——猪粪还田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,呈现出“户户加工粉皮忙,家家养猪成时尚,猪粪肥田田增产”的喜人景象,李家北山村也因此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   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